好的,我将帮你改写这篇文章,保持原意并适度增加细节描写,每段的字数变化不大。
---
1951年1月13日,横城反击战正式宣告结束。战役结束后,中朝联合指挥部向第39军117师发出通报表扬:
“此次战斗中,117师成功切断了敌军横城以北的退路,俘获敌军3000余人,有效阻止了从北方增援横城的敌军,发挥了关键作用。117师展现出的英勇作风,值得高度赞扬。”
可能不少人不知道的是,117师在接受穿插迂回作战任务之后,途中遇到了多次意外波折,甚至曾误入错误的穿插路线。
但师长张竭诚沉着冷静,果断指挥,凭借灵活机智的应变能力,成功俘获了3000余名敌兵,圆满完成了这项艰巨的任务。
张竭诚,1917年7月10日出生于湖北红安县张石河村的一个贫寒农家。
展开剩余88%他的原名叫张芳春。因当时家族辈分是“芳”字辈,父亲给他取了这个带点女性柔和气质的名字。
1931年,年仅14岁的张芳春加入红军,成为一名红军战士。然而,参军的第一天便闹出了一段尴尬趣事。
连长点名喊到“张芳春”,他带着稚嫩童音答了一声“有”,立刻引发哄堂大笑。年轻的他顿时脸红耳赤,羞涩难当。
后来,还有战友戏称他为“假女子”,这个绰号伴随他一段时间。直到调到军部交通队担任排长后,身边人渐渐少用这个外号。
1934年10月,张芳春随大部队踏上漫长艰辛的长征路。期间,交通队战友们又因他名字的特别,再次拿他开玩笑。
为了改名,他找到指导员请求帮助,但被严词拒绝:“打仗英勇与否,名字毫无关系,无需更改。”
长征抵达陕北后,张芳春被调入红十五军团司令部,担任参谋,直属军团长徐海东。
有一次,徐海东率作战科几名同志前往劳山实地察看伏击阵地。路途中,大家又忍不住用“假女子”调侃他。
军团长徐海东严肃批评了几句,才帮张芳春摆脱了尴尬的境地。
张芳春于是向作战科长张池明请求:“科长,您以前做秘书,有文化,帮我改个名字吧!”
张池明是个热心人,思考片刻,先给他改名“张忠诚”。
但张芳春听了不满,觉得虽然名字不错,但与延安城内国军师长何立中、周福成的名字相近,容易引起误会。
张池明灵机一动,改成了“张竭诚”。
张芳春听后很喜欢,去掉“中”字,留下“诚”字,寓意忠心耿耿。
巧合的是,后来劳山战役中,何立中被我军击毙,周福成幸存,似乎应验了这个名字的特殊寓意。
第39军117师前身是东北野战军第二纵队第六师,张竭诚也在这里一步步成长,先后任十八团团长、副师长,最终晋升为师长。
1951年1月25日,新任美第8集团军司令李奇微集结“联合国军”23万人,发起东西两路全面反击。此次进攻主力集中在西线,东线仅为辅助。
大家都清楚,战场上“软柿子”必须优先下手,而东线正是敌军的软肋。
彭总根据毛主席指示,制定了“西顶东放”的作战策略:第38军和第50军在西线布防,稳固阵地钳制敌人;东线则诱敌深入,集中第39军、40军、42军和66军兵力进行歼灭,再从侧翼牵制西线敌军,阻止其继续进攻。
第四次战役中声名显赫的横城反击战由此拉开帷幕。如果说此前李奇微对志愿军有所轻视,这场战役彻底让他见识到了志愿军的强悍实力。
1951年2月9日,南朝鲜第5师和第8师推进至横城以北,孤军深入,陷入危险境地。志愿军司令部彭总和东线指挥官邓华均紧盯敌情,密切关注这支孤立的部队。
这次战机的形成,是西线第38军和第50军在数日激战中奋力阻击美军赢得的宝贵时间。
邓华立即展开战斗部署,誓将这支冒进之敌彻底歼灭,打通缺口,威胁美军第9军右翼,瓦解敌人的全面攻势。
是否能歼灭韩军第5师、第8师的关键,在于派出一支奇兵,迅速穿插敌后,一举切断韩军退路和横城敌军的北援通道,将这群冒进的敌人困于瓮中。
邓华将这一艰巨任务交给了第39军117师:
“务必于2月12日7时前,穿插至横城西北鹤谷里桥头公路两侧设卡阻敌。”
117师素以擅长夜战和恶劣条件下作战著称,历经大小战斗无数,战绩卓著。117师辖349团、350团、351团,团长分别是薛复礼、赵先顺、王德雨。
接到命令,师长张竭诚和政治委员李少元深知此次任务的重要性,誓死完成上级指示。
张竭诚要求各部队摒弃无谓负重,轻装简行,战士只携带五天干粮、弹药及必要医药用品。
2月11日17时,身披白毛巾标识的7000余名官兵如离弦之箭,迅速向敌军命脉鹤谷里挺进。
行军途中,117师遭遇多次意外:行至龙头里途中遭敌机轰炸,副师长受伤,政治部主任英勇牺牲;穿插敌后时,由于夜色深沉、道路湿滑,山势陡峭狭窄,前卫部队351团在风雪中误入歧途。
危急关头,张竭诚沉着指挥,带领部队翻越冰雪覆盖的高山,从陡坡滑滚而下。
沿着长达300余米、斜度超过60度的陡坡滚滑,树枝划破了棉衣,石头撞伤了手脚,但他们无所畏惧,心中只有一个信念:鹤谷里!
最终,117师如期到达指定位置,抢占了鹤谷里及夏日之间公路两侧的战略要点,成功切断南朝鲜第8师与横城敌军的北援通路。
当日上午8时,南朝鲜第8师两个团及一部分美军在飞机大炮掩护下,奋力从夏日方向突围,逐渐接近阻击阵地。
正当敌人庆幸侥幸逃脱之际,眼前突然出现了如天降神兵般的志愿军堵截南逃之路。
俗话说“狗急跳墙”,惊慌失措的敌人立即与117师展开生死激战,一场突围与反突围的恶战爆发。
349团2营4连死守鹤谷里桥头,面对敌军坦克猛烈攻击,战士们奋勇扑向坦克,使用爆破筒连连击退敌军,斩杀敌人百余名。被炸毁的坦克堵塞了公路,阻断敌人退路。
2营5连与351团背靠背据守302.2高地,进行了长达三个多小时的激烈争夺战。他们如铁钳般紧紧扼住公路两侧的敌军咽喉。
为了支援韩军第8师,美军出动飞机对志愿军阵地实施疯狂轰炸,阵地上的树木被炸成木杆,战士们多次被掩埋后仍坚守阵地。
轰炸结束后,敌军再次向鹤谷里桥头发起猛攻。349团3营7连近身肉搏,誓死阻止敌军跨过桥头,硝烟弥漫,白昼如同黑夜。
李奇微紧急派遣两个营支援。349团5连坚守高地,连续击退敌军五次进攻,连炊事员和卫生员也参加战斗,合力击毙伤敌200余人。
他们就像钢钉一样,牢牢钉在阵地上,牢牢钳制了横城北援敌军。
下午17时30分,天色彻底暗下来,夜晚属于志愿军。张竭诚向全师发布最后围歼命令。
经过三个小时的激烈拼杀,117师共毙敌850余人,俘敌3000余人,缴获并摧毁坦克、汽车200余辆,各种火炮100余门。
战斗进入尾声时,师指挥所和警卫分队也加入了围堵敌人行列,连师报社的女编辑都亲手抓获了一名俘虏。
117师349团荣获“甲等功臣团”战旗,张竭诚战后晋升为第39军副军长兼参谋长。
---
参考资料:
1、《决战朝鲜》 —— 李峰,现代出版社
2、《1007天的战争》——马平
3、《横城反击建奇功》,人民周刊,2003年第8期
发布于:天津市公牛配资-股票配资网首页-正规的股票场外配资平台-有杠杆的股票交易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